跳到主要內容區

環境教育與社區營造專論在職碩士學分班

01

招生對象


教育部認可之學士學位或報考研究所同等學歷(三專畢業滿二年以上,二專或五專畢業滿三年以上者)

課程資訊


1.上課時間108 年 5 月 18 日至 108 年 6 月 22 日( 每週六、日 )

      09:30-12:30、13:30-16:30(每日 6 小時,共計54小時)

      (108/5/18、5/19、5/25、5/26、6/1、6/2、6/15、6/16、6/22,共9次。)

2.上課地點清華大學南大校區(新竹市南大路521號,教室另行通知)

3.修課人數20名為原則,若招生人數不足,本班保留開班權利。

報名日期


即日起至108年5月10日(五)止

繳交報名資料


a.大學畢業證書或最高學歷證書(具有報考研究所資格學歷證明)

b.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報名資料E-mail至: cee.service@g2.nhcue.edu.tw

郵件標題請註明:推廣教育碩士學分班-(姓名)

課程簡介


環境教育是人類對周遭環境日漸關心下的一個產物,從一九六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為維護其國家環境品質,紛紛制定環境政策、設置環境保護機構、頒布環境保育法令,以避免環境品質的日益惡化與生態環境的持續破壞。環境教育的議題,隨著環境的問題不斷演化,在推展環境教育的同時,也應以新的思維制定環境教育政策,因此,本課程主要以學術演講及研討的方式,透過環境教育、永續發展、環境規劃等議題之探討,讓學員對環境永續有更深層的認知,藉以深耕校園環境教育,強化環境永續發展策略,促使社會大眾體認生態與環境的意義與價值,共創人類生存與自然生態之和諧平衡。

藉由一系列環境議題之探討,從環境教育、環境資源與管理、永續發展、環境規劃等面向,建構學員具體的環境教育理念並能加以應用。

透過課程講授,使學員對於當前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之重要議題與趨勢,提升環境教育與環境倫理之認知,達到環境教育行動之目的。

藉由課程中議題教授之成果,可提供學員未來在公、私部門制訂環境教育計畫或環境保育政策時之參考。

課程大綱

課程主題

課程大綱

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概論是環境教育的基本核心課程,首先透過對生活品質與環境品質的省思,了解二者的密切關係及對立的兩難氛圍,再經由環境及環境問/議題的討論介紹,體會環境問題的複雜性與嚴重性及環境教育的迫切需要性,進而導入環境教育的起源與發展演進,並探討環境教育的定義、目標、特色,以及環境教育在認知、情意及技能領域上的內涵。

永續發展

本課程將從環境規劃之觀點,探討永續發展與環境教育之關連。環境規劃在「永續發展」的目標下,空間規劃者對於土地之開發利用逐漸強調從自然環境供給面進行評估,並透過環境敏感地區畫設、生態分區研擬以及限制發展區規範,使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融入於實際土地開發與管制之作為。

課程中亦探討環境容受力、總量管制、成長管理等環境資源管理相關內容。期望透過本課程讓同學了解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之內容、理念,並將其精神融入環境規劃之中。

環境倫理

環境倫理學主要探討如何適當關懷、重視,並且履行我們保護自然環境之責的理論與實務做法。人類因為氣候因素而遷徙,在地球的歷史上並不是沒有先例,但是人類是否導致環境變化過快,反而使得人類無法適應呢?臭氧層的耗損是否導致物種死亡,為人類帶來疾病?沙漠化會不會使得大片可耕地變得毫無用處呢?這些對大自然投注的關切,並積極探究人類對它的責任,是哲學領域近幾個世紀以來,出乎意料的觀點轉變之一。本次課程就是要了解環境倫理學,並清楚知道其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

環境心理學

環境心理學屬於跨領域的學習,很難用幾個字來界定它。依據Proshansky (1990)的描述:環境心理學是一門關心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與關係的學科。環境心理學為研究人與場所如何產生互動之學科,該場所可小到一個空間、大到整個區域。此學科乃休閒遊戲、觀光旅遊、景觀設計與環境設計中,探討人如何使用環境,環境如何影響人之基礎學科。藉由文獻導讀、課堂講授,並結合國內外案例討論來了解環境的課題與趨勢。

環境教育法規

本課程主要為推動環境教育,使了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之目標。

課程主要針對臺灣環境教育法規進行說明,並進一步探討相關之國際公約,使學員全面性了解環境教育之內容與理念,期望透過本課程了解與環境之倫理關係,增進全民保護環境之態度及價值觀,使重視環境,採取行動,以達到永續發展之公民教育過程。

環境教育課程設計

透過本課程的訓練,期能使環境教育推動人員充分了解各種環境教育課程發展理論、課程發展的目標及課程設計的方式,針對受教者的背景與需求,有效設計環境教育課程,提升受教者的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

環境教育教材教法

一、透過本課程了解環境教育課程目標有五:

  1. 環境知識:了解生態學、環境問題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
  2. 環境覺知與敏感度:培養對各種環境破壞及汙染的覺知和敏感度。
  3. 環境價值觀與態度:培養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接納不同文化與族群,進而關懷外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
  4. 環境行動技能:研究環境問題、蒐集資料、評估可能解決方法與採取環境行動的能力。
  5. 環境行動經驗: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學習活動中,培養參與社區與社會的環境行動。

二、運用適當的教材、教學資源、教學方法與活動,達成以上教學目標。

環境教育體驗

環境體驗是鼓勵學員以感官接觸環境,體驗教育可說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教學方法,此理論源自杜威博士所提出的經驗學習概念。所謂的經驗是人對生活環境所採取的行動和環境對該行動所做的回應,兩者之間有如何的交互作用。而「解說」是透過口述或媒體(如簡報、影片與網頁等)輔助達成具有意涵的溝通方式。環境解說是環境教育中重要的一環,藉由本課程引導,將對環境有積極的態度與深刻的體驗,進而在環境保護上有正確的認知及行動。

環境教育教材設計

環境教育的課程包含(1)核心科目(2)實務訓練(3)專業科目,其中專業科目有:學校與社會環境教育、氣候變遷、災害防救、自然保育、公害防治、環境與資源管理、文化保存、社區參與等八項,環境教育的教材即針對科目類別而設計。透過本課程將了解如何針對不同的課程與課程目標,有適切的教材設計,並以分組方式進行實際的教材設計訓練,使學員能在做中學。

環境概論

環境概論主要由產業、文化、休閒等多個面向探討環境資源如何蒐集並有效利用。本課程以社區規劃為基礎,將環境資源的概念及分類和基本特徵、調查方法及分析做介紹,透過調查、分析、評估等方法,綜合環境資源開發、管理及利用之概念,增進學生對資源分配運用之瞭解,並從中掌握環境資源對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的影響及作用。

人類行為與社區環境

以人為主題的討論焦點中,有許多不同向度的社區環境因子皆會影響人類行為。此課程採取過往常用的存在現象學觀點,強調海德格所主張之人類的社區棲居,說明存在與時間、空間的重要性,探索居民如何在世存有。從介紹人地關係的演進與思考,得知人類感知、認知及社會需求和行為之關連,並如何影響其空間行為決策;再找尋居民的行為舉動,來了解其在社區環境中的生活思維;亦藉由居民所掛念的社區地點,來轉化其與居民互動的緊密關係與地方感。課程除讓學生理解人類行為的社區環境理論外,搭配個人自身經驗討論,引發學生與社區環境的共鳴,帶領學生進入一個理論與實際並重的知識領域。

參與式社區規劃

參與式規劃強調由下而上的在地參與精神,透過專業規劃師的引導與協助,讓社區居民可以運用在地知識發揮創造力,激發出切合在地精神的規畫成果,為了讓環境教育人員能掌握參與式規劃的理論與實務,引領社區居民參與多元的環境問題,達成社區環境教育場所永續經營的目標,本課程主將介紹參與式規劃的理念脈絡、案例以及參與式規劃的實務技巧,並且透過實務操作中讓學員體驗參與是社區規劃的運作方式,達成理論與實務均能掌握的課程目標。

社區營造及服務

「社區」是重要研究範疇,但在個人「家庭」及「國家」機器力量雙重擠壓之下,變得模糊不清;如何讓抽象疏離的社區概念理論變成學習者熟悉親近的生活空間,並且懂得怎樣切入與營造社區,是本課程規畫的主要理念。內容涵蓋社區概論、社區工作模式、社區組織發展、社區議題與調查評估、社區活動設計與行銷、社區教育與終身學習及社區環境議題等項目。

環境資源管理

本課程在介紹環境資源管理的理論與實務,並講授評估環境資源調查分析價值與效益評估基本理論與模型,並列舉實證應用這些理論與模型於各種環境管理政策制定之案例。也探討公部門對各種資源保育與開發的政策與管理策略,並作社區個案探討。

課程內容分為五大部分:環境調查分析、環境資源管理的內涵與思潮、環境資源管理方法簡介、評估環境管理政策之制定、探討環境管理在社區個案,以激勵與培養友善的環境資源管理能力。

社區營造與文化資產保存

本課程主要介紹台灣的社區總體營造發展,以及文化資產保存的趨勢。特別是近幾年,全球氣候變遷的議題逐漸擴及到各領域之後,再加上永續發展議題的推動,使得文化資產保存與社區營造,以及環境教育之間產生了非常重要的關聯性。國際間也為此展開許多跨領域對話機制,因此本課程主要在引導學員了解上述不同專業間的整合趨勢。未來文化資產保存法將修法整合教學資源,環境教育議題與文化資產保存間的課程整合將更形重要。

新鄉村與市民農業

本課程在理解21世紀台灣鄉村與農業發展的課題,並進一步探討台灣鄉村與農業未來的契機與方向。

本課程分二部分:

第一部分從現代性的反省出發,討論在現在的發展思維邏輯中的城鄉關係,如何造成今天的鄉村風貌,新的國土計畫應如何定位城鄉關係,而在此一定位下,未來鄉村的發展願景為何?

第二部分以鄉村聚落營造為起點,討論新的農業產業思維及生活型態,如何成為活化鄉村、再生農村的機制。

環境教育教學實務

以學校及社會類型之環境教育方案教學案例作為課程主軸,引導參與者討論各類型教學法的優缺點、分眾對向的學習特徵,進行方案的操作演練與案例分享,最後提供學習者自我學習及進修的參考資料,作為日後持續學習的管道。

總結討論

同學需將整期所學內容加以彙整,並透過簡報研討之方式進行交流。

※修畢本課程者,可同時取得環境教育人員核心科目30小時研習時數

授課教師


蘇宏仁/本校數理教育研究所 教授

楊樹森/本校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 教授

江天健/本校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教授

闕雅文/本校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教授

張瑋琦/本校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副教授

趙芝良/本校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副教授

丁志堅/本校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副教授

黃書偉/本校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副教授

榮芳杰/本校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副教授

何昕家/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邀請講座】

余世章/曾任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山夢嫻/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野生動物研究室研究人員

徐慶宏/苗栗縣後龍鎮大山國民小學校長

收費標準


報名費:新台幣1,000元

學分費:  1學分新台幣6,000元,共3學分18,000元。(已含上課講義費,若需書籍則另購)

學費共計19,000元。

其他


1.學分證書:修課缺席時數未超過總時數1/3(缺席時數含事假、病假、公假)且經授課教師考評及格者(每科成績須達70分以上),由本校發給學分證書,學分抵免詳附件各課程內容說明。

2.環境教育核心課程研習證明:修畢本課程者,可同時取得環境教育人員核心科目30小時研習時數證明

3.終身學習時數:取得學分證明書者,予以登錄公務人員終身學習。

4.學分抵免:修業合格取得學分證明書者,學分抵免依本校各系所辦理。

5.退費方式:繳費後如欲取消課程,檢附退費申請表及收據以書面提出申請。退費額度按「專科以上學校推廣教育實施辦法」第十七條規定辦理。

聯絡方式


推廣教育中心(03)571-5131轉78215 林小姐

服務信箱:cee.service@g2.nhcue.edu.tw

註:

「專科以上學校推廣教育實施辦法」第十七條規定,學員自報名繳費後至實際上課日前退學者,退還已繳學分費、雜費等各項費用之九成。自開班上課之日算起未逾全期三分之一者退還已繳學分費、雜費等各項費用之半數。開班上課時間已逾全期三分之ㄧ者,不予退還。

 

瀏覽數: